基金獵人將帶來一系列的投資新手入門文章,幫助新手推開投資世界的大門,希望所有對投資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打好基礎,在琳瑯滿目、令人眼花撩亂的投資世界中,找到適合自己的穩健獲利方法,大家攜手一起達到財富自由的境界。
期貨的起源
介紹完了股、債、匯的基本概念,接下來換介紹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概念吧,讓我們從期貨開始。
最早的期貨(futures contracts)概念出現在17世紀荷蘭的鬱金香泡沫時期,不過當時的合約沒有標準化(沒有標準化的叫做遠期合約,forward contracts);而由官方成立的第一個正式期貨交易所(有正式的交易所才有正式的期貨合約)出現在1710年江戶時代的日本。
我們來講講日本當時的故事吧。由於田賦是當時幕府主要的收入來源,政策也傾向重農抑商,稻米的價格與收成對經濟和軍事活動都有重大影響,於是官方以及米商,都很需要穩定稻米價格。
想像今天你是一個米商。假設現在你以每公斤80元的價格,向農民收購許多稻米,要在一年後以當時的市價全部賣給幕府。如果隔年稻米大豐收,米價跌到50元,那你就會虧損;如果隔年稻米收成不佳,米價漲到200元,那就會大賺。
然而對你來說,只要米價穩定在每公斤100元(假設當時的市價是每公斤100元),就可以穩穩賺了,不想拿可能大賺的機率,去賭可能大賠的機率,這時要怎麼辦呢?
聰明的你突然想到一個好點子。去找一個願意承擔風險的人,跟他訂定一個如下的合約:
一年後到期時,你可以用一公斤100元的價格,把所有的稻子賣給他,他再依到時候的市價賣給幕府。
對承受風險的人來說,如果一年後到期時,稻米的價格漲到150元,他再轉賣給幕府時就能賺每公斤50元的價差;反之,如果一年後到期時,稻米的價格跌到50元,他在轉賣給幕府時就就要承受每公斤50元的虧損。
而對你(米商)來說,一年後不管稻米價格如何,都能穩定每公斤用100元的價格賣出去,於是可以穩健地賺到每公斤20元的價差。
這就是遠期/期貨的基本概念。在這個例子中,米商是合約的賣方,風險承受者是合約的買方。賣方的目的是轉嫁風險,買方的目的是承受風險以換取潛在報酬,這也就是所謂投機者在幹的事情。
如果上述的合約可以在市場上交易?
如果上述的合約可以在市場上交易,則合約的價格會隨著人們對未來(到期日時)預期的稻米價格波動。在現在這個時刻,假設市場對一年後(到期日時)預期的稻米價格是每公斤100元,則期貨合約的標價,就會是每公斤100元。這時,若你身為米商,可以在市場上先賣空(高點先賣,低點再買回來,如果市場下跌就可以賺到價差)每公斤100元的期貨合約。
假設鄰近到期日的時候,這一年風調雨順,眼見稻米即將豐收,這時市場上實際交易的稻米(真實的一粒一粒的米)價格,就會開始下跌,而稻米期貨的交易價格,也會開始下跌。為什麼呢?
原始的合約是說,到期日時賣方可以用每公斤100元的價格,把稻米賣給買方(這時買方再賣給幕府就會賠錢),所以預期到期日時的稻米價格會是每公斤70元的話,當時交易的期貨價格就會是每公斤70元。因為每個新加入的買方,都不會願意吃虧,用每公斤70元買進稻米價格他才不會虧。
而新加入的買方,幹嘛要在預期稻米價格是每公斤70元的時候買呢?其中一種可能性是,這位買方預期即將從遠方飛來一群蝗蟲,會把豐收的稻米吃光,米價在到期日時會爆漲。所以他以每公斤70元買進稻米期貨,是在賭他預測準確能夠爆賺一筆。
到期日終於來啦
假設到期日時,蝗災並沒有發生,而當時稻米的市價是每公斤70元(於是期貨價格也是每公斤70元)。
則對於米商(合約的賣方)來說,手上的稻米會每公斤虧30元,但手上賣空的稻米期貨,會賺到每公斤30元。所以米商賣空稻米期貨,成功的把風險轉嫁出去,在到期日時他成功用每公斤100元把稻米都賣掉;而對於風險承受者(合約的買方)來說,他猜錯了,所以每公斤稻米賠了30元。
假設到期日時,蝗災真的發生了,稻米的市價漲到每公斤200元(於是期貨價格也是每公斤200元)。
則對於米商(合約的賣方)來說,手上的稻米會每公斤賺100元,但手上賣空的稻米期貨,會每公斤虧100元,總和來說,他還是以每公斤100元的價格賣出了稻米;而對於風險承受者(合約的買方)來說,他猜對了,期貨合約會為他帶來每公斤100元的利潤。
結論
看完上述的故事,大家應該可以理解,期貨合約一開始被設計出的原因是什麼樣子的。這是個設計出來,同時符合避險、也符合投機需求的商品。但它是個零和遊戲,意即你賺了多少錢,就相應有別人虧了多少錢。
下一篇我們將簡述期貨合約包含的幾個關鍵要素。
(本網站所述之任何內容均不構成對金融商品的投資要約,也不構成對於任何證券的買賣或進行任何交易的投資建議。投資一定有風險、基金有賺有賠、申購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