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文為基富通合作專文】
2025年1月,DeepSeek發表最新的AI模型,造成輝達股價單日重挫17%,隨後川普引發新一輪的貿易戰,股市持續下跌,此時投資人紛紛詢問,手上持有科技股該怎麼辦?科技股還能投資嗎?
回顧2024年底,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站上2萬點的歷史新高,自20年前的2,000點,足足上漲了10倍之多。台灣是以半導體晶圓代工起家的市場,因此台灣人對於科技股的投資特別熱衷,台灣熱銷的股票型基金,也大多是以科技股為主。

統計自2010年以來,那斯達克綜合指數歷次修正的點位跟幅度,發現了幾個巧合:
- 修正的時間點:好發於創新高後,站上整數關卡,如有風吹草動,很容易引起市場獲利了結的拋售潮。
- 修正幅度:正常的能量釋放,其實波段回檔超過10%,在10%~15%之間,都屬於正常的市場波動範圍。
- 修正時間歷時:自後金融海嘯以來,除了2022年美國暴力升息之外,大多數的修正時間多在3個月上下,歷時並不會太長。
- 波段跌幅超過20%的僅有3次:幅度最大為2022美國暴力升息的36%、其次為2020年的肺炎疫情30%、第三為2018年的美中貿易戰24%。
近10年那斯達克指數修正點位與幅度

綜合以上,總結對科技股操作心法的3大關鍵:
- 第一:跌幅超過10%。先進場布局一次,以上述15年的時間、12次下跌超過10%為例,除了3次下跌超過20%的之外,其餘9次進場,下檔風險都已經相對有限。
- 第二:跌幅超過20%。以2018年美中貿易戰為例,其實跌幅有超過20%,目前算是新一輪的貿易戰。因此,積極型的投資人在跌幅超過10%的時候可考慮逢低單筆進場,但不排除下跌超過20%的可能,如果真的有跌超過20%,則可再次考慮單筆買進。
- 第三:跌幅超過30%。此時真的是機會難得,遙想2022年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的低點已經來到1萬附近,持有至今最高上漲近100%了,所以如果真的有遇到超過30%的時候,可以考慮將其他部位轉到科技股。
最後,本次的貿易戰事件,最具借鏡意義的應該還是2018年美中貿易戰,因為美國總統一樣是川普,且科技股修正超過20%的機率仍然存在。但投資永遠是在風險中找機會,如果下跌10%後沒有進場,結果之後股市就反轉,如此投資人就只能追高。假設-10%進場1次、-20%進場1次,則平均的成本大約是-6%,說實話,這樣的進場布局並不差,有機會買在一個相對底部的位置。
科技基金比較
統計目前台灣核備註冊的境外科技基金,擁有過去10年完整績效的共有12檔,並以此範疇作為分析。績效採取各年度分開計算,當年度績效第一分位(前1/4)標註黃色、績效第二分位標註橘色。

以下為近10年績效及四分位排名統計:
- 1 富達全球科技基金:有5個年度績效位於前1/4,但另外5次均位於後1/2,屬於績效穩健的科技股票策略。
- 2 摩根美國科技、貝萊德世界科技、法巴科技創新:過去10年有4年績效在當年度前1/4。摩根美科有7年位於前1/2、貝萊德有6年位於前1/2,顯示其操作績效優異。
以上就是科技基金的深度分析,如果剛好有你喜歡的基金,不妨可以列入觀察名單,看看績效是否有所回升,希望在市場震盪中,用投資紀律幫你度過難關!
(以上為個人看法,非分析意見及推介建議,亦不代表基富通之立場,投資人請自行判斷投資風險。投資人因不同時間進場,將有不同之投資績效,過去之績效亦不代表未來績效之保證,基金投資風險請詳閱基金公開說明書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