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文為基富通合作專文】
4月初美國總統川普對全球課徵關稅,導致全球股市大幅下跌,雖然走勢有V型反轉的態勢,但科技股年初至今表現仍僅為持平。在全球大關稅的環境之下,投資人開始尋找,什麼產業較不易受到關稅影響?
基礎建設被視為可能較不受關稅衝擊的選項之一。根據觀察,基礎建設指數在4月份逆勢上漲,年初至今(截至6/6)報酬率甚至超過10%,那麼為什麼基礎建設受到投資人追捧呢?以下3點分析:
1. 剛性需求支撐:傳統上基礎建設的投資以鐵路、公路、機場(俗稱鐵公機),水、電、瓦斯(公用事業),再加上電信與能源管線為主。這些產業提供日常生活與經濟運作所必需的基礎服務,具備剛性需求特性,且營收主要來自當地市場,不依賴進出口,因此不容易受關稅影響。
2. AI熱潮帶動能源需求:根據統計,ChatGPT的用電需求是Google的10倍之多,這也導致用電需求大增,全美發電廠的股價也因此受惠,股價穩定上漲。因此發電廠就像是大掏金時代,賣鏟子的人,無論掏金的結果是否賺錢,賣鏟子的人已經率先把錢賺進口袋。
3. 美國企業減稅利多:川普政府的政策,接下來的重頭戲將是企業減稅,減稅的對象主要是營收來自美國本土的企業,這也回扣到第一點,基礎建設營收主要來自當地,因此減稅政策也會讓基礎建設類股受惠。
以上3點就是近期基礎建設主題不跌反漲的主因。川普政府的政策反覆,對於股市投資人的不確定性增加,因此全球投資人轉往確定性相對較高的基礎建設,以獲得穩定的現金流為投資主軸。那麼,基礎建設產業有哪些投資特色呢?
高息、低波、投資新浪潮
基礎建設類股通常具備較高的股利配發水準,以目前的市場水準來估算,大約有3.5%~4.5%之間不等,對偏好高股息的投資族群而言,算是頗具吸引力的股息收益來源。除此之外,基礎建設產業屬於防禦型類股,波動相對較低,遭遇市場大跌時,往往也能展現相對抗跌的特性。
此外,過去三年台灣境內基金發行了許多基礎建設主題基金,這也顯見市場的投資熱潮往基建走。為何過去三年基建投資熱潮再起,主因來自於2022年的俄烏戰爭,俄烏戰爭開打之後,全球出現「反全球化」趨勢。反全球化的意思代表過去50年,受惠於全球貿易的產業,會反轉流向自己國家內的基礎建設,進而提升相關產業的發展與吸引力。
境內基礎建設基金比較
在境內基礎建設基金中,不論是短中長期,各天期的前2名皆標註黃色。但5年以上的基金只有4檔,顯示近期基礎建設股票題材熱門,許多境內投信開始發行這個主題。
部分境內的基礎建設基金在成立初期與國際顧問團隊合作,隨後轉為由本土投資團隊操作,例如第一金、聯邦和合庫等投信所發行的基礎建設基金。雖然更換顧問團隊不代表績效一定會有變化,但投資人可留意顧問更換前後的表現差異,作為投資評估的參考依據。
綜合而言,建議優先評估以全球為核心配置的基礎建設基金,較能有效分散地區風險,同時把握多元成長機會,相對於聚焦亞太的策略,全球型配置具備較高的靈活性與潛在報酬空間。
境內基礎建設基金報酬率(%)

境外基礎建設基金比較
針對境外基礎建設基金,我們同樣將各天期的前2名標註黃色。延續先前針對境內基金的論述邏輯,配置上也建議以全球型的基礎建設基金為主。
從中長期績效來看,1年期冠軍為DWS、2年與3年期皆由滙豐奪冠、5年期冠軍為美盛、10年期冠軍為首源,這4檔境外基金,投資人可以選擇一個相對適合自己的選項進行布局。
境外基礎建設基金報酬率(%)

基建主題後市展望
在2000年初的時候,其實基礎建設在台灣非常流行,因為金磚四國崛起的時代,全球大興土木,在2002-2007年之間,基礎建設的報酬率其實比科技股高出1倍之多。經過10年的沉澱,基礎建設重新回到投資舞台的中間。
在全球市場受到關稅影響衝擊之下,基礎建設的投資主題展現出「穩波動、拚成長」的特性,不論是產業發展或地緣政治變動,電力與運輸等基礎建設都扮演著關鍵角色,也預期基礎建設股票將持續展現其韌性。
雖然台股跟美國科技股仍是台灣投資人的主流選項,但適度配置基礎建設類股,不僅能夠有效分散風險,同時獲得穩定的股息率,也是掌握收益與防禦的良好選擇。
(本網站所述之任何內容均不構成對金融商品的投資要約,也不構成對於任何證券的買賣或進行任何交易的投資建議。投資一定有風險、基金有賺有賠、申購前請詳閱公開說明書)